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日电 2020年12月31日下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称通知),将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过去几年,房地产贷款尤其是个人按揭贷款的增速显著高于平均贷款增速,该制度实施后,按揭贷款增速可能向平均贷款增速回归,甚至低于后者,这意味着新增贷款资金或将更多地流入制造业和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领域。
至于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贝壳研究院分析,房企“三道红线”是在资金需求端的管理,此次“涉房贷”集中管理制度则是在资金供给端的收紧。目前设定的管理比例要求基本符合2020年的情况,这意味着2021年市场投放的贷款额度不会有明显变化,短期内不会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大的影响。
支持制造业等领域发展 楼市资金供给端收紧
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是指,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及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应满足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管理要求,即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相应上限。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机构类型等因素,分档设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要求。
对于为何要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在答记者问中指出,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国情,研究制定了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以提高金融体系韧性和稳健性,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银行业金融机构内在约束,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制造业、科技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小微、三农等薄弱环节融资,推动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
“目前,中国房地产长效机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房地产贷款余额(含个人住房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在29%左右,但部分银行机构占比过高,远超出平均水平。”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为了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加大对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建立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不仅及时也非常必要,有利于优化信贷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持金融体系安全平稳运行。
贝壳研究院分析认为,从资金端对房地产信贷进行额度限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和防范房地产金融风险,推动房地产与金融与实体经济平衡发展。过去一段时间,金融信贷中涉及房地产的比例较高,不仅增加了企业和居民的杠杆水平,也挤占社会信贷资源,不利于构建国内大循环。
近期评论